报告服务热线400-068-7188

工业节能

简体 | 繁体 | 分享 | e 100
编辑次数: 6 次  更新时间: 2014-04-01 14:08:50

 工业节能顾名思义即指工业领域的节能减排。"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出台后,工业节能已成为"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工业节能行业是由提供工业领域节能减排技术或服务,以及生产相关设备的企业组成。

工业节能行业定义及分类

工业节能行业定义

工业节能顾名思义即指工业领域的节能减排。"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出台后,工业节能已成为"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工业节能行业是由提供工业领域节能减排技术或服务,以及生产相关设备的企业组成。

工业节能行业发展形势

1、能源供给紧张,逼迫企业节能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监测显示,2007-2012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呈逐年增长趋势;2009-2011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同比增速趋于稳定,维持在8.7%左右;2012年同比增速有所下降。2012年,我国的能源消费总量为36.20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4.08%。致使我国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能源消费国。我国总体能源的对外依存度从1990年的-4.62%增长到了2012年的15%。我国高速增长的能源消费,使得我国的能源安全面临巨大的挑战。

图表1:2007-2012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走势图(单位:亿吨标准煤,%)
2007-2012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走势图(单位:亿吨标准煤,%)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工业节能行业研究小组整理
2、能源价格走高,节能经济效益显著

近年来,随着国内能源价格的升高,企业节能的经济效益凸显。目前我国仍然维持着"市场煤、计划电"的格局,电力企业仍有上调电价内在需求。以水泥行业为例,电费支出是水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到30%左右,企业效益对电价高度敏感,水泥厂余热发电项目投资为每千瓦装机约7000元左右,低温余热发电的供电成本通常在0.07-0.15元/kWh,外购电价普遍在0.5-0.65元/kWh。余热发电的供电可满足水泥生产用电的1/3-1/4,吨水泥成本可降低12-15元,投资回收期在3-4年之间。如果电价上涨,带来的经济效益会给建设余热发电带来额外的动力。

3、政策推动节能行业的发展

我国政府通过对高耗能企业提高准入标准,对能耗不达标的企业进行取缔等途径,为节能行业提供市场。同时,国家还会通过财政补贴的形式和税收优惠的形式,推动节能行业的发展。我国对合同能源企业的税收优惠和节能补贴,对节能电机的推广补贴,对垃圾发电的上网电价补贴等都是这一政策的具体表现。国家为支持我国节能行业的发展,出台了很多相关的产业政策,引导行业的发展并为节能行业提供市场。

图表2:2012-2013年国家支持节能行业的主要政策分析
时间政策主要内容
2013年3月27日《2013年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工业节能工作要以电机能效提升为抓手,组织动员全系统力量实施节能与绿色发展专项行动,细化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加强政策引导,强化标准约束,开展监督检查,全面提升电机能效水平、促进电机产业升级。
2013年2月17日《关于加强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的意见》2015年前要实现的工作目标:节能型内燃机产品占全社会内燃机产品保有量的60%,与2010年相比,内燃机燃油消耗率降低6%-10%,实现节约商品燃油20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200万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10%,采用替代燃料节约商品燃油1500万吨;培育一批汽车、工程机械用发动机等再制造重点企业;实现高效节能环保型内燃机主机及其零部件生产制造装备的国产化、大型化;建立内燃机产品节能减排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
2012年8月6日《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期间,实现节约能源6.7亿吨标准煤。
2012年7月9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
2012年6月29日《"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平均增长15%以上,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4.5万亿元。
2012年2月27日《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该规划指出,工业节能是节能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明确"十二五"全国工业节能行业发展路线。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工业节能行业研究小组整理

中国工业节能管理体系分析

中国工业节能管理体系介绍

为了顺应不同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现阶段,中国的工业节能管理体系主要由政府节能管理职能机构、企业节能管理以及节能中介组织等组成。

图表3:中国工业节能管理体系分析
部门主要职责
国家发改委环资司节能处全国节能主管部门
节能监测(监察)中心、节能技术服务中心、行业协会、节能政策研究机构、节能技术开发企业中介机构
企业内设置能源或节能管理部门企业节能管理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工业节能行业研究小组整理

中国工业节能管理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尚未建立强有力的中央级节能领导机构或协调机制

由于节能涉及到各行各业,同时涉及经济、产业、财政、税收、环保、建设、交通、统计、教育等各个部门,而当前作为全社会节能的主管部门――国家发改委环资司节能处一方面级别非常低,无法真正统领协调其它相关部门,另一方面其工作重点仅是工业节能,其级别和职能亟待大幅度提升。其它中央政府机构基本上没有主管节能工作的岗位设置,省级政府往往也只有1个人或半个人分管节能。各级政府的节能管理机构并未充分行使其职能,节能管理人员过少,工作法制化和规范化不够,政府节能管理机构与相关政府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机制不完善,政府节能服务机构能力比较弱,节能政策无法真正落实。这种管理体制也导致了不同部门、不同行业存在多头管理、职责不清、各自为政等问题,尤其在地方比较突出。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相关节能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重点用能企业的能源管理、能源监测和监督系统的能力建设不足,缺少有效的企业能效水平评价和公报制度。

(2)政府节能管理人员太少

尽管国家高度重视节能工作,但目前政府节能管理机构层级低,人员编制少。据不完全统计,中央、省、市三级政府部门节能管理人员不足百人(美国的能源部有9000人),其中部分人员未经过全面系统的节能政策、技术经济培训,难以适应繁重复杂的节能管理任务的需要。

(3)企业节能机构不健全,人才数量不足,素质参差不齐

在中国,由于《节能法》对企业包括重点用能单位节能人才的资质和配置数量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目前仅江西、浙江、山东等部分省市实行对企业节能管理人员的统一培训和考核备案制度,一些中央企业也对节能人员进行培训,但由于标准不要求各异,能源管理人员岗位不固定,水平参差不齐,加之有关部门对能源管理岗位设置与否了解不够、监督不严,至今尚未形成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较高、交流顺畅、适应需要的企业节能人才队伍。

(4)节能中介机构不能满足执法和服务要求

受政府体制和经费来源的制约,加之对节能监测能力缺乏全国统一的标准要求,目前除上海、北京、大连等少数几家节能监察(监测)机构外,中国绝大部分节能专业机构财力不足,有的省级中心靠出租办公楼维持生存,导致职能削弱和人员流失;监测设备简陋落后,有的中心资产仅几十万元;由于企业能源审计没有法律约束,也没有相应的激励政策,留存下来的节能技术服务中心说服企业开展能源审计遇到不少困难;节能监察中心也没有执法职能,对于要求进行节能整改而不执行的案例,缺乏手段。目前多数中心综合能力建设滞后,整体综合实力不强,财力不足,人才短缺,监测(检测)装备落后,设备亟待更新。能源统计体系不完善、节能信息不畅,难以适应节能工作的需要。

工业节能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截至2012年底,全国从事工业节能服务业务的企业达3239家,比上年增长7%;其中,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备案节能服务公司1814家,工信部推荐节能服务公司95家。

图表4:2011-2012年中国工业节能服务企业数量变化情况(单位:家)
2011-2012年中国工业节能服务企业数量变化情况(单位:家)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工业节能行业研究小组整理

同时,全国运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实施节能项目的节能服务公司从最初的3家(北京EMCO、辽宁EMCO和山东EMCO),发展到2011年,实施过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工业节能服务公司1142家,比上年的607家增加了88.14%。具体内容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工业节能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工业节能行业国内领先企业

中节能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辽宁赛沃斯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源深节能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华通热力集团

北京神雾环境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能发伟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天壕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融世华租赁有限公司

贵州汇通华城股份有限公司

昆明阳光基业股份有限公司

 

文章评价COMMENT

还可以输入2000个字

评论载入中...

研究员周关注榜

 
 
A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下载二维码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