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U行业
MCU是微控制器(Micro Control Unit)的英文简称,是指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及发展,将计算机的CPU、RAM、ROM、定时计数器和多种I/O接口集成在一片芯片上,形成芯片级的计算机,为不同的应用场合做不同组合控制。
- 词条目录
- 1.1 MCU行业定义
- 1.2 MCU行业主要产品分类
- 2.1 MCU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 2.2 MCU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 7.1 MCU行业内部竞争威胁
- 7.2 MCU行业上游议价威胁
- 7.3 MCU行业下游议价威胁
- 7.4 MCU行业潜在进入者威胁
- 7.5 MCU行业替代产品威胁
MCU行业定义与分类
MCU行业定义
MCU是微控制器(Micro Control Unit)的英文简称,是指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及发展,将计算机的CPU、RAM、ROM、定时计数器和多种I/O接口集成在一片芯片上,形成芯片级的计算机,为不同的应用场合做不同组合控制。
微控制器扮演着各种系统控制核心的角色,协调各系统和显示、键盘、传感器、电机等周边器件的操作。1975年,摩托罗拉公司推出全球第一块MCU。现在,它已广泛应用于消费类电子、汽车电子、信息、工控、通信、航天和军工等诸多领域,并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广阔的应用领域及相关应用终端的繁荣将成为MCU产业稳步上升的支撑力。
MCU行业主要产品分类
MCU可从不同方面进行分类:根据数据总线宽度可分为8位、16位和32位机;根据存储器结构可分为Harvard结构和VonNeumann结构;根据内嵌程序存储器的类别可分为OTP、掩膜、EPROM/EEPROM和闪存Flash;根据指令结构又可分为CISC和RISC微控制器。
MCU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MCU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我国政府自2000年以来,大力支持发展MCU行业,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
(1)2000年6月,国务院出台了《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国发[2000]18号),制定了集成电路产业的核心政策,对集成电路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2000年11月,信息产业部颁布了《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及产品认定暂行管理办法》,该办法是《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18号文)的重要补充。
(3)2000年11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颁布了《关于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出台了针对集成电路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4)2001年4月,国务院颁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2001年9月,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布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实施细则》,对保护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鼓励集成电路技术的创新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5)2002年10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税收政策的通知》,出台了针对集成电路产业更多的税收优惠政策。
(6)2005年3月,财政部、原信息产业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出台了《集成电路产业研究与开发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是《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18号文)的重要补充。
(7)2006年3月,国务院制订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是我国增强高技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十一五”期间,必须大力发展集成电路、软件和新型元器件等基础性核心产业。
(8)2007年1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商务部和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07年度)》,明确将集成电路列入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
(9)2007年3月,信息产业部发布了《信息产业“十一五”规划》,明确将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列为大力发展核心基础产业的重大工程。
(10)2008年1月,原信息产业部编制并颁布了《集成电路产业“十一五”专项规划》,其中对设计业的发展思路是:鼓励设计业与整机之间的合作,加快涉及国家安全和量大面广集成电路产品的设计开发,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骨干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集成电路产品。
(11)2009年4月,国务院通过了《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规划中提出完善集成电路产业体系,完善集成电路设计支撑服务体系,促进产业集聚,引导芯片设计企业与整机制造企业加强合作,依靠整机升级扩大国内有效需求。
(12)2010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指出,我国将在“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作为“十二五”重点发展的七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其重点包括着力发展集成电路等核心基础产业。
(13)2011年2月,国务院发布的《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从财税、投融资、研究开发、进出口、人才、知识产权、市场等七个方面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优惠政策。
(14)2012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其中将高性能集成电路工程列为二十个重大工程之一。《规划》明确提出未来政府将在政策上重点扶持,力争到2015年,集成电路设计业产值国内市场比重由5%提高到15%,同时亦将新型平板显示工程列入发展规划。
(15)2014年4月,中国1200亿元芯片产业扶持基金将成立,芯片国产化的大趋势已经不可逆转,相关方面的资金投入将有望实现几何级增长。在此背景下,核心技术的突破和国产化将进入高峰期。包括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数字电视等重要领域的芯片,均将有望实现进口替代。产业链条上,集成电路芯片的设备、设计、制造、封装企业,均有望迎来高速发展。
MCU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1、专利申请数量变化情况
从我国MCU专利技术总体申请量变化趋势来看,2008年开始,MCU技术步入成长期,每年新申请的专利技术数量呈上升趋势,2010年突破1000个,2013年为1821个。
2、专利公开数量变化情况
从我国MCU专利技术总体公开量变化趋势来看,2007年以前公开数量均在500个以下,2008年开始提升较快, 2011年公开突破1000个,2013年,公开数量突破2000个,达到2350个。
2、MCU行业专利类型分析
从专利类型来看,MCU行业实用新型专利最多,占53.42%;外观设计专利最少,占比为0.03%。
3、MCU行业技术领先企业分析
从我国MCU专利技术申请人构成来看,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专利数量最多,达到105个;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国家电网公司位列第二和第三,专利数量分别为103个、80个。
图表:截至2014年4月MCU行业相关专利申请人构成(前十位)(单位:个)
申请人 | 专利数量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105 |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103 |
国家电网公司 | 80 |
上海海尔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 61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50 |
清华大学 | 46 |
长安大学 | 44 |
浙江大学 | 42 |
深圳市德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42 |
天津大学 | 39 |
4、MCU行业热门专利技术分析资料
从我国MCU专利技术申请分布来看,G05B19/00分布量最多,拥有690个专利技术;其次是G06F3/00、G08C17/00,分别有387个和376个。
MCU行业主要应用领域分析
MCU广泛应用于仪器仪表、家用电器、医用设备、航空航天、专用设备的智能化管理及过程控制等领域。
MCU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受全球经济形势和半导体市场衰退的影响,各大品牌MCU厂商在全球区域范围内市场销售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退。然而,得益于中国MCU市场的整体增长,中国MCU市场中各大MCU厂商还是获得了不同幅度的增长。
行业财务指标、经济指标、效益指标等更多内容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MCU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国际MCU行业知名企业
车用电子大厂瑞萨(Renesas)
飞思卡尔(Freescale)
MicroChip
意法半导体
触控厂爱特梅尔(Atmel)
中国MCU行业领先企业
瑞萨电子(中国)有限公司
飞思卡尔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
中颖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盛群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炬力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
华润微电子有限公司
深圳市沛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义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松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凌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MCU行业五力竞争模型分析
MCU行业内部竞争威胁
按照规模和实力划分,现阶段国内具有规模的MCU企业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国际大型MCU企业,第二类是实力强劲的台资MCU企业,第三类是中国大陆本土MCU企业。国际和台资企业在技术、资金和人力资源方面均具备明显的竞争优势,内资企业在行业中处于相对弱小的地位。
MCU行业上游议价威胁
MCU行业的上游行业为晶圆代工厂商、封装和测试厂商,为MCU企业提供晶圆代工、封装和测试服务。而目前国内各类型的封装测试厂家在技术水平、生产规模及市场开发等方面都存在竞争差异,行业竞争较为激烈,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对MCU行业的议价能力。
MCU行业下游议价威胁
MCU产品应用领域广泛,市场需求量大;但由于,目前中国大部分MCU企业集中于中低档产品的生产,同质化竞争严重。因此,总体而言,行业下游议价能力较强。
MCU行业潜在进入者威胁
通过以下分析可知,行业的吸引力较大,但进入壁垒较高,潜在进入者威胁主要来自国外和中国台湾地区实力较强的MCU企业。
MCU行业替代产品威胁
以下分析可知,MCU行业产品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和不可替代性,但同时面临较高的挑战。综合来看,替代品威胁程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