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出版
图书出版是指书籍、地图、年画、图片、画册,含有文字、图画内容的年历、月历、日历,以及由新闻出版总署认定的其他内容载体形式的编辑(包括组织、采录、收集、整理、纂修、审定),并通过印刷发行向社会出售的活动。或者说,是指依照国家有关法规设立的图书出版法人实体的出版活动。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中国把图书出版归入新闻出版业(国家统计局代码R85)中的出版业(R852),其4级统计码为R8521。
- 词条目录
1 图书出版行业定义
- 6.1 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
- 6.2 图书出版行业对上游议价能力
- 6.3 图书出版行业对行业下游议价能力
- 6.4 行业潜在进入者威胁
- 6.5 行业替代品威胁
- 6.6 竞争情况总结
图书出版行业定义
图书出版是指书籍、地图、年画、图片、画册,含有文字、图画内容的年历、月历、日历,以及由新闻出版总署认定的其他内容载体形式的编辑(包括组织、采录、收集、整理、纂修、审定),并通过印刷发行向社会出售的活动。或者说,是指依照国家有关法规设立的图书出版法人实体的出版活动。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中国把图书出版归入新闻出版业(国家统计局代码R85)中的出版业(R852),其4级统计码为R8521。
图书出版行业发展政策环境
规划名称 | 描述 |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09年9月) | 《规划》提出,要加快发展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数字内容等重点文化产业;推动跨地区、跨行业联合或重组,促进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着力培育一批骨干文化企业和战略投资者,提高产业集中度;推进出版物发行的跨地区整合,促进文化产品和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繁荣城乡文化市场;鼓励文化产品与服务出口的政策,在市场开拓、技术创新、海关通关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 |
关于出版业,《规划》指出,出版业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加快从主要依赖传统纸介质出版物向多种介质形态出版物的数字出版产业转型。出版物发行业要积极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经营,形成若干大型发行集团,提高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 |
《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2011年4月20日) | 《规划》明确了“十二五”时期新闻出版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到“十二五”期末,新闻出版业发展方式转变基本到位,新兴业态蓬勃发展,数字出版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发展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新闻出版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基本扭转新闻出版产品和服务的出口逆差状况,大幅度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基本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以民族文化为主导、吸收外来有益文化共同繁荣的开放格局。基本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健康繁荣的现代出版物市场体系,以人为本、面向基层、惠及大众的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体系。 |
与此同时,《规划》确定了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资源数据库和传播工程、国家重点学术期刊建设工程、中央国有大型出版传媒集团公司扶持工程、国家数字出版服务管理平台建设项目、中国出版物国际营销渠道拓展工程等31项重点工程项目。 | |
《“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 | 编制《规划》的目标是通过国家重点项目规划的实施,推进国家重点项目的出版,发挥国家规划的示范带动作用,形成国家重点出版工程出版机制,实施精品战略,以五年2000种左右的国家重点出版物的出版,发挥国家规划的导向与杠杆作用,带动高水平、高质量出版物的出版,为迈向世界出版强国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贡献力量。 |
图书出版行业产业链分析
我国图书出版发行行业的产业链可分为内容策划、印刷出版、总发与批发、零售等四个主要环节,各个环节均具有较为独立的商业体系,其中发行、批发零售环节属于图书流通领域。
我国图书出版发行行业的主要业务流程如下:
图书出版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行业经营规模
下图数据显示,2010-2012年,我国出版、印刷和发行服务行业营业收入不断增加。2011年,全国出版、印刷和发行服务实现营业收入14568.6亿元,较2010年增长17.7%;2012年,全国出版、印刷和发行服务实现营业收入16635.3亿元,较2011年增加2066.7亿元,增长14.2%;增加值4617.0亿元,较2011年增加595.3亿元,增长14.8%。
行业出版社规模
截至2012年年底,全国共有出版社580家(包括副牌社33家)。其中,中央级出版社220家(包括副牌社13家);地方出版社360家(包括副牌社20家)。
2007-2012年,我国图书出版行业出版社规模保持平稳发展的趋势,出版社总数基本维持在580家左右,反映行业发展较为稳定。
行业财务指标、经济指标、效益指标等更多内容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图书出版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中国图书出版行业领先企业
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有限公司
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中原出版传媒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江西省出版集团公司
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图书出版行业五力竞争模型分析
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
以下分别从竞争数量、市场集中度、行业增长率、退出壁垒四个方面分析现有企业的竞争情况。分析可得,我国图书出版行业处于较快发展阶段,区域集中度较高,市场竞争激烈。
指标 | 表现 | 结论 |
竞争者数量 | 截至2012年年底,全国共有出版社580家(包括副牌社33家)。其中,中央级出版社220家(包括副牌社13家);地方出版社360家(包括副牌社20家)。近年来,我国出版社数量均维持在580家左右,表明市场已趋近饱和,市场竞争较为激烈。 | 竞争较激烈 |
市场集中度 | 集团化使得产业竞争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一些出版业相对发达的省份,以及那些集团建设和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的省份,由于出版集团对资源的高度集中、整合和高效运作,极大地推进了出版业的发展,出版资源也不断地向这些区域积聚,加速了出版产业发展的不均衡。除北京、上海两大出版中心外,一些区域已经形成了新的出版中心,如江苏、湖南、广东等地,已经成为重要的区域性出版中心。 | 区域集中度较高 |
行业增长率 | 2009-2012年,我国图书出版行业的复合利润增长率为11.40%,说明行业增长性较好。 | 行业增长性好 |
退出壁垒 | 行业的固定成本较高,退出需要进行设备拍卖和人员安排,成本较高。 | 退出壁垒较高 |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图书出版行业对上游议价能力
综合来看,由于图书出版行业的主要原料市场--造纸市场目前整体上处于供过于求的局面,虽然空气压缩行业前向一体化的能力较强,且其原材料标准化程度较高,从而使其对上游有较强的议价能力。
指标 | 表现 | 结论 |
供需情况 | 纸浆、新闻纸、铜版纸等是图书出版行业主要的原材料,近年来,纸浆供给短缺现象有所缓和,进口依赖度逐步降低,而新闻纸和铜版纸产能不断扩张,市场渐趋饱和。 | 原材料处于供大于求的现象 |
产品标准化程度 | 图书出版行业所需的原材料标准化程度较高,在选择供应商方面有较大的余地。 | 产品标准化使得其议价能力较强 |
前向一体化能力 | 目前,很多大型的图书出版企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产能力和资金能力,向上游产业链的整合能力日趋增强,开始设立自己的造纸公司。 | 前向一体化能力较强 |
图书出版行业对行业下游议价能力
综合来看,由于一般图书出版市场仍处于供过于求的局面,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使其对下游的议价能力较弱。
指标 | 表现 | 结论 |
市场需求 | 图书出版行业面对的直接下游是图书批发商和零售商,而最终下游则是消费者。图书出版社往往给予图书批发商和零售商较高的折扣,对这些在全国具备广泛分销网络的发行商而言,图书出版社的议价能力较弱;而对消费者而言,由于网络书店及盗版的存在,近年来图书出版业对消费者的议价能力也越来越低,但是一些专业性较强的书籍,其议价能力依然较高。 | 供过于求,图书出版企业对下游议价能力弱 |
产品同质化 | 目前的图书出版市场,产品同质化的程度仍较高,跟风出版的现象比较严重。 | 同质化程度较高,对下游的议价能力较弱。 |
行业潜在进入者威胁
目前,进入出版业的门槛越来越低,从而使得图书出版业的竞争日趋加剧,综合来看,潜在进入者威胁一般。
指标 | 表现 | 结论 |
进入壁垒 | 我国出版社准入制度较为严格,因此出版社的数量相对稳定,新进入者并不多。但是近年来,在数字化技术的推动下,进入出版业的门槛越来越低,产业构成也越来越多元化,图书出版业的竞争不只是存在于出版社之间,更存在于整个图书出版产业链中。如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发行电子出版物等形成与传统出版社的竞争,并且非正规的盗版出版商的数量近年来也日渐增多,这对图书出版行业构成较大的威胁。 | 进入门槛较低使得竞争加剧 |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行业替代品威胁
近年来,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对传统图书出版产业带来一定影响。由于这些新媒体对图书具备较强的替代作用,其对受众人群的分流使得传统出版业面临较大竞争压力。博客、播客和维基(Wiki)等使得用户创制内容成为出版业不可忽视的力量,图书发行零售环节也明显感觉到了亚马逊、当当等网络书店带来的挑战。传统图书经营主体必须应对市场变化,充分利用新兴媒体和高新技术带来的商机,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竞争情况总结
根据以上分析,对各方面的竞争情况进行量化,1代表最大,0代表最小,图书出版行业的竞争情况如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