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
啤酒制造,指以麦芽(包括特种麦芽)为主要原料,加酒花,经酵母发酵酿制而成,含二氧化碳、起泡、低酒精度(体积分数)2.5%-7.5%的发酵酒产品的生产,以及啤酒专用原料麦芽的生产。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2011),中国把啤酒归入饮料制造业(国统局代码C15)中的酒制造业(C151),其统计4级代码为C1513。
啤酒行业定义与分类
啤酒制造,指以麦芽(包括特种麦芽)为主要原料,加酒花,经酵母发酵酿制而成,含二氧化碳、起泡、低酒精度(体积分数)2.5%-7.5%的发酵酒产品的生产,以及啤酒专用原料麦芽的生产。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2011),中国把啤酒归入饮料制造业(国统局代码C15)中的酒制造业(C151),其统计4级代码为C1513。
啤酒品种很多,一般可根据生产方式、产品浓度、啤酒的色泽、啤酒的消费对象、啤酒的包装容器、啤酒发酵所用的酵母菌的种类来分。
种类 | 概述 |
淡色啤酒 | 淡色啤酒的色度在5-14EBC单位,如高浓度淡色啤酒,是原麦汁浓度12%(m/m)以上的啤酒;中等浓度淡色啤酒,原麦汁浓度10%-13%(m/m)的啤酒;低浓度淡色啤酒,是原麦汁浓度10%(m/m)以下的啤酒;干啤酒(高发酵度啤酒),实际发酵度在72%以上的淡色啤酒;低醇啤酒,酒精含量2%(m/m)以下的啤酒。 |
浓色啤酒 | 浓色啤酒的色度在15-40EBC单位,如:高浓度浓色啤酒,原麦汁浓度13%(m/m)以上的浓色啤酒;低浓度浓色啤酒,是原麦汁浓度13%(m/m)以下的浓色啤酒;浓色干啤酒(高发酵度啤酒),实际发酵度在72%以上的浓色啤酒。 |
黑啤酒 | 黑啤酒色度大于40EBC单位。 |
其它啤酒 | 在原辅材料或生产工艺方面有某些改变,成为独特风味的啤酒。如:纯生啤酒:这是在生产工艺中不经热处理灭菌,就能达到一定的生物稳定性的啤酒。全麦芽啤酒:全部以麦芽为原料(或部分用大麦代替),采用浸出或煮出法糖化酿制的啤酒。小麦啤酒:以小麦芽为主要原料(占总原料40%以上),采用上面发酵法或下面发酵法酿制的啤酒。浑浊啤酒:这种啤酒在成品中存在一定量的活酵母菌,浊度为2.0-5.0EBC浊度单位的啤酒。 |
种类 | 概述 |
鲜啤酒 | 鲜啤酒是指啤酒经过包装后,不经过低温灭菌(也称巴氏灭菌)而销售的啤酒,这类啤酒一般就地销售,保存时间不宜太长,在低温下一般为一周。 |
熟啤酒 | 熟啤酒是指啤酒经过包装后,经过低温灭菌的啤酒,保存时间较长,可达三个月左右。 |
种类 | 概述 |
按包装容器划分 | 按啤酒的包装容器可分为瓶装啤酒、桶装啤酒和罐装啤酒。瓶装啤酒有350毫升和640毫升两种;罐装啤酒有330毫升规格的。 |
按消费对象划分 | 按消费对象可将啤酒分为普通型啤酒、无酒精(或低酒精度)啤酒、无糖或低糖啤酒,酸啤酒等。无酒精或低酒精度啤酒适于司机或不会饮酒的人饮用。无糖或低糖啤酒适宜于糖尿病患者饮用。 |
根据发酵性质划分 | 按发酵性质可将啤酒分为顶部发酵和底部发酵。顶部发酵使用该酵母发酵的啤酒在发酵过程中,液体表面大量聚集泡沫发酵。这类啤酒偏甜,酒精含量高,其代表就是各种不同的爱尔啤酒(Ale)。底部发酵的啤酒酵母在底部发酵,发酵温度要求较低,酒精含量较低,味道偏酸。这类啤酒的代表就是国内常喝的窖藏啤酒(Larger)。 |
啤酒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十二五”期间,我国主要啤酒行业集中度和利润率水平仍有很大提高的空间。目前中国啤酒传统三强(华润雪花、青岛、燕京)的总产量和利润占全国的49.2%和88.4%,与美国前4大啤酒企业市场率占到90%相比,我国目前仅相当于美国20世纪70年代后期的水平。预计在未来5-10年中国啤酒行业依旧会保持“大鱼吃小鱼”的形势,像华润雪花收购江苏大富豪这种案例将一直延续。
目前,年产量在20万千升以上的啤酒企业中,除4家巨头之外,仅剩21个保持独立性的地方品牌,未来可以作为并购标的的企业越来越少,并购成本越来越高,啤酒企业将以自建或扩建新产能为主。
这几年消费者对高端啤酒的需求有所增加,整个消费层面的结构变化是消费需求向高端方面延伸。同时国内市场的高端啤酒的板块涨幅也比较大,各个上市公司包括外国和国内的案例显示,高端啤酒是整个啤酒行业里的增长幅度比较快的。因此,高端化的趋势还将延续。
啤酒行业产业链分析
啤酒主要以大麦芽﹑酒花﹑水为主要原料。现在国际上的啤酒大部分均添加辅助原料,国际上常用的辅助原料为玉米﹑大米﹑大麦﹑小麦﹑淀粉﹑糖浆和糖类物质等,大米是中国用量最多的辅助原料,玉米为国际上用量最多的辅助原料。另外包装材料在啤酒的生产成本中占有较大比重,占比约为50%,包装物的成本费用也是影响产品利润的主要因素。从消费市场来看,啤酒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饮品,受人们日常饮食习惯影响较大,批发零售业、餐饮业及夜场是啤酒的主要销售渠道和终端市场,消费群体的饮食习惯也会影响对啤酒的选择。
啤酒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截至2013年,啤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达到了506家,相比2012年增加了2家;规模以上企业资产规模达到了2063.14亿元,相比2012年增长了13.05%。2013年,啤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达到了1814.08亿元,同比增长12.55%;销售利润达到了226.52亿元,同比增长11.12%。
具体内容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啤酒行业品牌竞争与消费需求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国际啤酒行业知名企业
英国百威英博公司
丹麦嘉士伯有限公司
南非SAB Miller公司
荷兰喜力啤酒集团
日本朝日啤酒集团
中国啤酒行业领先企业
百威(武汉)国际啤酒有限公司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燕京啤酒产业基地
广州珠江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燕京啤酒(桂林漓泉)股份有限公司
英博雪津啤酒有限公司
华润雪花啤酒(武汉)有限公司
重庆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青岛啤酒西安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啤酒行业竞争状况
项目 | 分析 | 结论 |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 啤酒对原材料的价格变动非常敏感,而原材料供应主要来自欧洲和美洲的大麦,集中度较高。同时,啤酒处于产业链的下游位置,上游的各个环节,包括原料(麦芽和水)、辅料(酵母和啤酒花)、能源、运输等成本的变化对厂商尤其是中小型厂商的利润率将造成较大冲击。而且当双方建立了长期的销售关系,购买者的转换成本也较大。总体看来,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较强。 | 较强 |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 对于超市、餐饮及娱乐场所而言,由于其购买的得转换成本较低,而且只要有利益的倾斜,马上就可以改变供应产品的品牌,所以其议价能力较强;对于个体消费者而言,虽然在进行购买啤酒时的标准化程度和转换成本较低,但是由于其散买的购置方式,一般只能被动地接受厂商定价。总体看来,消费者的讨价还价能力一般。 | 一般 |
新进入者的威胁 | 由于啤酒行业的利润水平较低,进入的壁垒相对较高。加上外资啤酒品牌不断加强资本运作,近年来新进入企业的资本运作有所放缓。截止2012年9月底,我国啤酒生产企业数量为500家,较2011年底仅增长了3家。整体来看,新进入者的威胁较小。 | 较小 |
替代品的威胁 | 啤酒的主要替代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酒精类饮品,如白酒、葡萄酒、黄酒、果酒等,另一类是各种软饮料。就上述两类替代品而言,酒精类饮品的替代作用最强,又以白酒的替代作用最强。啤酒产业之所以有淡旺季之别,很大原因是由于在冬季,消费者更多地转向白酒和其他饮品。总体来看,行业存在较大的替代威胁。 | 较大 |
同业竞争者的竞争程度 | 目前,我国啤酒行业竞争较为激烈,几百家啤酒企业在产品价格及质量方面展开了角逐,同时洋品牌的进入和资本运作及收购使得优胜劣汰的发展愈演愈烈。产品低价位、低层次竞争普遍存在,主流啤酒消费的同质化趋势日益明显,同时竞争重点集中到了终端市场,所以现有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 | 激烈 |
根据以上分析,对各方面的竞争情况进行量化,1代表最大,0代表最小,啤酒行业的竞争情况如下图所示。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