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服务热线400-068-7188

公共图书馆

简体 | 繁体 | 分享 | e 100
编辑次数: 7 次  更新时间: 2014-04-08 11:07:57
参考资料:
中国公共图书馆运营管理及发展模式分析报告

根据最新发布的《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对公共图书馆的定义:公共图书馆是指由各级人民政府投资兴办、或由社会力量捐资兴办的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图书馆,是具有文献信息资源收集、整理、存储、传播、研究和服务等功能的公益性公共文化与社会教育设施。

公共图书馆定义、功能及作用

公共图书馆定义及性质

根据最新发布的《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对公共图书馆的定义:公共图书馆是指由各级人民政府投资兴办、或由社会力量捐资兴办的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图书馆,是具有文献信息资源收集、整理、存储、传播、研究和服务等功能的公益性公共文化与社会教育设施。

公益性是公共图书馆的本质属性,其主要体现为:在公共图书馆开馆时间内,读者可以平等、无偿的使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

公共图书馆基本功能

公共图书馆自从产生以来,就成为文明社会不可或缺的必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不断前进, 公共图书馆始终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完善自身的各项服务功能。目前公共图书馆的基本功能如下表所述。

图表1:公共图书馆的基本功能
基本功能相关说明
保存人类文化遗产指收集、加工、整理,以及科学的管理人类发展所留下的珍贵文献资源,并以文献为物质基础开展业务活动。
开发文献信息资源

(1)对到馆的文献进行统计、分类、登记、编目、加工,最后调配到各借阅室,以便科学排架,合理的流通;

(2)对馆外文献信息资源进行搜索、过滤,成为虚拟馆藏,形成更加宽广、快捷的信息通道;

(3)通过现代化的手段-计算机技术,制做电子文献供读者通过网络下载使用;

(4)搜集整理各类零散信息,制作加工,使其成为能够为某一特定人群提供帮助的参考文献;

(5)对到馆文献进行加工,形成二次、三次文献,供读者查询。

参与社会文化教育

(1)思想教育:以引导和帮助读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基本导向;

(2)文明教育:通过讲座、活动、板报、橱窗展示、学习园地等各种形式大力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社会教育:为读者提供较完备的学习条件,教育他们获取文献资源的过程和方法,掌握进行终身学习所必须的技能。

丰富市民文化生活人们可以从图书馆借阅自己感兴趣的图书,回家细细品味;也可以到阅览室里随便翻翻报纸、看看杂志,享受阅读乐趣;还可以听听讲座,丰富知识;甚至可以到电子阅览室上网冲浪,在线阅读电子期刊,或给朋友发一封电子邮件等。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公共图书馆发展政策环境解析

《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解读

2012年5月1日,《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简称"《规范》")正式实施,《规范》从适用范围、服务资源和服务效能等方面都做出了详细的说明。

图表2:《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解读
适用范围适用于县(市)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同时街道、乡镇级公共图书馆以及社区、乡村和社会力量办的各类公共图书馆基层服务点可参照执行。
服务资源

(1)计算机和网络与宽带接入:省级馆总数量在100台以上,互联网接口100兆以上、地级馆总数量在60台以上,互联网接口10兆以上、县级馆数量在30台以上,互联网接口2兆以上;

(2)馆藏文献:省级馆、地级馆和县级馆的入藏总量应分别达到135万册、24万册和4.5万册;品种分别应达到9000种、500种和100种以上。

服务效能

(1)服务时间:省级馆、地级馆和县级馆每周开放时间分别不少于64小时、60小时和56小时;

(2)闭架文献获取时间:闭架文献提供不超过30分钟,外围文库文献提供不超过2个工作日;

(3)开架图书排架正确率:省级馆、地级馆和县级馆分别不低于96%、95%和94%。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文化部"十二五"文化科技发展规划》解读

2012年9月12日,《文化部"十二五"文化科技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规划》对我国"十二五"期间文化科技的发展目标、主要指标和重点工作任务及领域等方面都做出了相应的说明。

图表3:《文化部"十二五"文化科技发展规划》解读
发展目标文化科技创新体系基本完备,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科技竞争力显著增强,文化重点领域核心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文化行业标准化体系相对完善,文化科技基础环境条件得到改善,科技资源与文化资源的共享明显增强,文化与科技融合在深度和广度上取得实质性推进,有力支撑和引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主要指标

(1)重点围绕传统文化产业的技术改造和新兴文化产业发展,加强技术研发、集成应用和产业化示范,组织实施8-10项国家级科技重点项目;

(2)加强文化科技战略研究,支持300项左右文化科技基础科研项目,系统部署150项左右文化领域重要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集成技术攻关,制定30项左右文化行业技术标准,转化推广75项左右先进适用技术;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项目为带动,汇集和培养10名左右文化科技领域有重要影响的技术专家,100名左右中青年科技骨干,凝聚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文化科技团队;

(4)加强基础环境建设。依托文化单位、科研院所和高校设立3-5个文化与科技研发基地,2-4个文化部重点实验室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5-8个文化科技创新平台,重点培育20个文化科技企业,认定20家左右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重点工作任务及领域

(1)文化科技基础性工作:围绕文化领域内应急性、培育性、基础性科研工作,组织开展相关公益性科研;

(2)文化艺术资源保护与开发领域:推动文化资源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进程,利用高新技术建立起文化基础资源的信息采集、转换、记录、保存的应用技术体系;

(3)文化艺术产品创作生产领域:综合利用高新技术,创新各类文化内容和艺术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段。丰富文化艺术创作的体裁与手段,增强文化艺术产品的表现力、感染力与时代感;

(4)文化传播与服务领域:综合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扩大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覆盖与服务效率。统筹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与服务,推进数字文化信息资源共享;

(5)文化装备与系统平台建设:加快发展文化装备制造业,以先进技术支撑文化装备、软件、系统研制和自主发展。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全国地市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规划》解读

2012年2月, 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共同研究编制的《全国地市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印发。《规划》从建设标准、项目管理、投资安排和项目建设管理等方面都做出了相应的说明。

图表4:《全国地市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规划》解读
建设标准地市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主要参照《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和《文化馆建设标准》,根据服务人口数量确定基本建设规模。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各地可根据当地的经济实力和发展需要,遵照国家公布的建设标准,对项目规模作相应调整,但超出基本建设规模的部分中央不再补助投资。
项目管理实行项目储备库制度。具体来说,对于现有无馆舍或馆舍面积未达到标准下限、且近15年未曾大修过的地市级图书馆、文化馆项目可申请纳入项目储备库,馆藏文物数量不低于6000件、现有面积低于4000平方米的地市级博物馆项目可申请纳入项目储备库。
投资安排

(1)地市级三馆建设的责任主体是当地人民政府,中央视各地财力予以适当补助;

(2)中央安排专项投资,重点补助新建项目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建设项目。

项目建设管理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将建立规划实施情况监测报告制度,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建设情况进行抽查和评估,并根据各地工作积极性和项目实施成效,对规划项目库和中央投资安排做出相应调整。对切实重视文化建设、积极加大投入、实施效果显著的省份,将予以倾斜扶持。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实施方案》解读

2012年2月3日,《"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发布,《方案》从总体目标、实施内容和实施步骤等三个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图表5:《"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实施方案》解读
总体目标依托文化共享工程的服务网络和设施,以及文化共享工程、国家数字图书馆丰富的数字资源,与文化共享工程建设、乡镇文化站建设、街道(社区)文化中心(文化活动室)建设以及中央文明办组织实施的"绿色电脑进西部"工程相结合,在城乡基层大力推进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努力构建内容安全、服务规范、环境良好、覆盖广泛的公益性互联网服务体系。
实施内容

(1)推进免费开放:推动已建公共电子阅览室的免费开放,满足广大社会公众特别是未成年人与老年人、进城务工人员等城乡低收入群体的需求;

(2)完善设施条件:将在文化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及基层服务点的基础上,提升、完善设施条件,配备统一标准的信息安全管理软件,建设一批标准、规范的公共电子阅览室;

(3)丰富数字资源内容:依托文化共享工程和国家数字图书馆资源,加大整合共建力度,建设先进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的公共互联网数字资源库群;

(4)建立和完善技术支撑平台:充分应用云计算、智能服务、流媒体、移动互联网等最新适用技术,与"三网融合"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依托已有技术管理平台,建立先进实用、安全可靠、开放互联的公共电子阅览室技术平台;

(5)强化管理与服务:坚持建设、管理与服务并重,建立健全制度规范,树立良好形象,努力提高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水平;

(6)建立公共电子阅览室长效运行保障机制: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机制,为公共电子阅览室的建设和运转提供经费保障。

实施步骤

(1)试点阶段(2010年11月-2011年12月):大力推进试点工作,为计划全面实施积累经验、奠定基础。组建"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专家咨询机构,制定公共电子阅览室管理办法、公共电子阅览室技术平台规范;

(2)逐步推进阶段(2012年-2013年):全面推进已有公共电子阅览室的免费开放。完成已配备文化共享工程设备的乡镇/街道、社区公共电子阅览室的设备升级;

(3)全面完成阶段(2014年-2015年):对符合条件的公共互联网服务场所进行认定,推进全社会共同参与建设公共电子阅览室。发展完善面向三网融合的资源传输调配体系。全部完成资源建设计划,并提供服务。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公共图书馆发展状况

公共图书馆机构及从业人员规模

2006-2012年,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全国公共图书馆机构数量也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2006年,全国公共图书馆数量为2778个,到2012年,全国公共图书馆数量达到了2975个,较2006年增加了197个,年均增加约33个,其中2011年数量增加最多,达到了68个。(注:由于《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2013)版未出,因此下面的数据主要是截止于2011年)

随着全国公共图书馆数量的不断增长,从业人员的数量也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2006-2011年,全国图书馆从业人员数量从51311人增加至54475人,对应的每个图书馆增加从业人员数量约为18人。

公共图书馆藏书规模

从公共图书馆总藏量方面来看,2006-2011年,全国公共图书馆总藏量从50024万册上升至69719万册,年均增加约3939万册。

图表6:2006-2011年中国公共图书馆总藏量(单位:万册)
2006-2011年中国公共图书馆总藏量(单位:万册)

资料来源:《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公共图书馆设施规模

在公共图书馆阅览室坐席数方面,2006-2011年,中国公共图书馆阅览室坐席数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2006年,公共图书馆阅览室坐席数仅为50万个,到2011年提高至68.1万个,年均增加约3.6万个。

图表7:2006-2011年中国公共图书馆阅览室坐席数(单位:万个)
2006-2011年中国公共图书馆阅览室坐席数(单位:万个)

资料来源:《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具体内容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公共图书馆运营管理及发展模式分析报告》。

国内领先公共图书馆

中国国家图书馆

首都图书馆

上海图书馆

天津图书馆

重庆图书馆

河北省图书馆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南京图书馆

文章评价COMMENT

还可以输入2000个字

评论载入中...

研究员周关注榜

 
 
A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下载二维码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