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服务热线400-068-7188

调味品

简体 | 繁体 | 分享 | e 104
编辑次数: 6 次  更新时间: 2014-03-19 14:13:10

调味品是指能增加菜肴的色、香、味,促进食欲,有益于人体健康的辅助食品。它的主要功能是增进菜品质量,满足消费者的感官需要,从而刺激食欲,增进人体健康。从广义上讲,调味品包括咸味剂、酸味剂、甜味剂、鲜味剂和辛香剂等,像食盐、酱油、醋、味精、糖、八角、茴香、花椒、芥末等都属此类。

调味品行业定义与分类

调味品行业定义

调味品是指能增加菜肴的色、香、味,促进食欲,有益于人体健康的辅助食品。它的主要功能是增进菜品质量,满足消费者的感官需要,从而刺激食欲,增进人体健康。从广义上讲,调味品包括咸味剂、酸味剂、甜味剂、鲜味剂和辛香剂等,像食盐、酱油、醋、味精、糖、八角、茴香、花椒、芥末等都属此类。

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调味品行业被归入食品制造业(国统局代码C14)下的调味品、发酵制品制造行业(国统局代码C146)。

调味品行业主要产品分类

根据统计局的分类,调味品、发酵制品制造行业又可分为味精制造、酱油、食醋及类似制品以及其他调味品、发酵制品三大类,相关分类示意图如下所示。

图表1:调味品、发酵制品制造行业分类示意图

 

图表1:调味品、发酵制品制造行业分类示意图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调味品行业研究小组整理

调味品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1、调味品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和适用标准

调味品行业的主要法律、法规及适用标准如下表所示:

图表2:味精产品成分对比

法律法规及标准名称发布单位发布日期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卫生部2010年10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修订版)国务院2010年1月
《食品标识管理规定》(修订版)国家质检总局 2009年10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09年2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修订版)全国人大常委会2008年12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谷氨酸钠(味精)》国家质检总局/国标委2007年2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06年4月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国家质检总局2005年9月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国家质检总局/国标委2004年5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行业标准-鸡精调味料》 国家发改委2003年1月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02年10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02年6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02年6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01年10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酿造酱油》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0年9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酿造食醋》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0年9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修订版)全国人大常委会2000年7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配制食醋》国内贸易局2000年6月
《食品广告发布暂行规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1996年12月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调味品行业研究小组整理
2、调味品行业发展规划分析

在行业的发展规划中,涉及到调味品行业的是国务院发改委和工信部在2011年12月31日发布的《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根据该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发酵行业的发展重点和方向为:努力提高非粮原料比重,减少玉米等粮食原料的消耗量。积极发展高附加值新产品,加快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食品行业专用酶制剂,适度发展发酵法生产小品种氨基酸(赖氨酸、谷氨酸除外)、新型酶制剂(糖化酶、淀粉酶除外)、多元醇、功能性发酵制品(功能性糖类、真菌多糖、功能性红曲、发酵法抗氧化和复合功能配料、活性肽、微生态制剂)等生产。

发展目标为:到2015 年,发酵工业总产值达4600 亿元以上,年均增长率达15%以上;培育5 家销售收入超过100 亿元的发酵工业企业,10 家以上销售收入超过50 亿的发酵工业企业;非粮原料所占比重由5%提高到15%左右;以功能糖、多元醇、酶制剂等为代表的高成长性、高附加值发酵制品比重由60%提高到70%以上,味精、柠檬酸等产品比重由24%下降到18%以下。

调味品行业产业链分析

调味品行业的产业链与食品制造产业链类似,上游主要以大豆、玉米、小麦等粮食为主要原材料,经发酵、干晒、酿造等工艺制成;中游主要包括味精、酱油、食醋等各类调味品;下游按照消费终端不同包括餐饮业、食品加工和家庭消费。

图表3:调味品行业产业链

 

图表3:调味品行业产业链

资料来源: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调味品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1、市场空间大

据统计,全球每年调味品营业额高达2400亿美元,占食品工业额的12%左右,是典型的"小产品、大市场"。目前,我国调味品产业的总产值近2000亿元左右(折合330亿美元),占比不到世界调味品市场总量的15%。与世界调味品行业规模总量相比,我国调味品行业的发展差距是显而易见的。由此也可以看出,中国调味品市场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2、地域特征明显

由于调味品行业呈现"诸侯割据,区域为王"的业态,许多品牌只能覆盖到各自的区域市场,行业缺乏强势的全国性的品牌,因此,调味品行业是公认为数不多的未完成市场整合的行业。据中国调味品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12年销售额为2058.77亿元,调味品市场有999多家规模以上企业,前十名企业的市场集中度不到35%。海天作为全国最大的酱油类调味品生产企业,其销售收入仅占全国调味品销售收入的7.66%左右。

3、外企积极扩张

中国调味品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巨大的市场前景使得中国的调味品成为世界众多企业进行抢占的一个重要战场,世界跨国公司在上海财富论坛上提出"欲独霸世界,先逐鹿中国"的口号。所以近年来,国外跨国公司不断进军国内调味品市场,如今国内已被外资入股或全资收购的调味品企业已占国内企业的半壁江山。

具体内容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调味品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国际调味品行业知名企业

日本龟甲万株式会社(Kikkoman)

英国联合利华公司(Unilever)

日本味之素株式会社(Kotobuki Pharmaceutical)

瑞士雀巢公司(Nestle)

日本味滋康集团(mizkan)

美国亨氏(Heinz)食品集团

中国调味品行业领先企业

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李锦记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恒顺醋业股份有限公司

山西老陈醋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盐业总公司

江苏省盐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河南莲花味精股份有限公司

梅花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太太乐调味食品有限公司

联合利华食品(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调味品行业五力竞争模型分析

供应商议价能力分析

调味品行业的上游主要为大豆、玉米、小麦等粮食产品,部分为肉制类产品,调味品生产所需原材料占上游的比重较小,且上游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因此对上游的议价能力较强。

图表4:调味品行业对上游议价能力分析

指标表现结论
上游供应情况上游主要为大豆、玉米、小麦等粮食产品,供应量较大。议价能力较强
上游产品独特性上游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议价能力较强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购买商议价能力分析

调味品行业下游主要为各类消费者,从渠道方面来看包括餐饮、食品加工和家庭三类。整体而言,下游对调味品的需求量较大,但由于下游客户可选择的品牌较多,因此品牌效应较强的调味品生产企业议价能力较强,而品牌效应较弱的企业议价能力较弱。

图表5:调味品行业对下游议价能力分析

指标表现结论
下游需求情况下游客户众多,需求量较大。议价能力较强
下游选择情况下游对调味品的可选择品牌较多,下游客户更关注的是产品的品牌。议价能力整体偏弱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行业替代品威胁分析

目前调味品行业中并未出现替代品,也没有出现替代品的研发,更多的则是体现为行业内部之间各类调味品的替代。

图表6:调味品行业替代品威胁分析

指标表现结论
替代品使用情况目前调味品没有替代品,行业内主要表现为调味品内部之间的替代。压力较小
替代品的研发情况目前并没有对调味品替代品的研发情况出现。压力较小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行业潜在进入者分析

通过以下分析可知,调味品行业的吸引力较强,随着越来越多的外来品牌进入国内市场,调味品行业潜在进入者威胁较大。

图表7:调味品行业潜在进入者威胁分析

指标表现结论
吸引力评价中国调味品市场潜力巨大,外来品牌正越来越多地走上中国百姓的餐桌。威胁较大
进入壁垒调味品行业是一个完全自由竞争的行业,科技含量不高,门槛较低;行业内还没有用户忠诚度较高的产品出现。威胁较大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调味品研究小组整理

行业现有企业竞争分析

2012年我国规模以上调味品生产企业数量达到了999家,行业的集中度较低,前十大生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也不到35%,行业内现有企业的竞争压力较大。

图表8:调味品行业现有企业竞争分析

指标表现结论
竞争者数量目前规模以上调味品生产企业近1000家,企业数量众多。竞争强度较大
竞争层次调味品企业生产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为品牌和渠道两个方面的竞争。竞争强度较大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竞争情况总结

根据以上分析,对各方面的竞争情况进行量化,1代表最大,0代表最小,国内调味品行业的竞争情况如下图所示。

图表9:调味品行业五力分析结论

 

图表9:调味品行业五力分析结论

资料来源: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文章评价COMMENT

还可以输入2000个字

评论载入中...

研究员周关注榜

 
 
A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下载二维码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