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服务热线400-068-7188

碳纤维

简体 | 繁体 | 分享 | e 100
编辑次数: 6 次  更新时间: 2014-03-25 12:02:05
参考资料:
中国碳纤维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碳纤维(CF)是指含碳量大于90%的纤维材料,可以用粘胶、聚丙烯腈以及沥青等有机纤维在高温下碳化制取。高强、高模CF主要由聚丙烯腈长丝在1000℃以上高温碳化形成,它与树脂、金属、陶瓷、碳、玻璃等复合后具有模量高、强度高、重量轻、抗疲劳、耐腐蚀等特性,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军工、航海、化工、电子、建筑以及体育休闲等领域,是军民两用的高技术纤维。

碳纤维行业定义与分类

碳纤维行业定义

碳纤维(CF)是指含碳量大于90%的纤维材料,可以用粘胶、聚丙烯腈以及沥青等有机纤维在高温下碳化制取。

高强、高模CF主要由聚丙烯腈长丝在1000℃以上高温碳化形成,它与树脂、金属、陶瓷、碳、玻璃等复合后具有模量高、强度高、重量轻、抗疲劳、耐腐蚀等特性,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军工、航海、化工、电子、建筑以及体育休闲等领域,是军民两用的高技术纤维。

碳纤维行业主要产品分类

当前,各国大多按照习惯对碳纤维进行分类,分类方式大致有以下三种:

(1)按照原料分类:纤维素基(人造丝基);聚丙烯晴(PAN)基;沥青基(各向同性、中间相)

(2)按照制造条件和方法分类:碳纤维(800-1600℃);石墨纤维(2000-3000℃);氧化纤维(预氧丝200-300℃);活性碳纤维;气相生长碳纤维。

(3)按力学性能分类:通用级(GP);高性能(HP);期中包括中强型(MT)、高强型(HT)、超高强型(UHT)、中模型(IM)、高模型(HM)、超高模型(UHM)。碳纤维在应用时多是作为增强材料而利用其优良的力学性能,因此使用中更多地是按其力学性能分类,一般认为纤维的拉伸强度低于1400MPa,拉伸模量小于140GPa,则此种属于通用级碳纤维范畴。在高性能碳纤维范畴中,对中强、中模、高强、高模、超高强、超高模等并无严格的区分指标。

碳纤维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碳纤维作为一种新型材料,近年来发展受到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扶持:

1、《关于促进碳纤维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解读

2013年2月,工信部发布的石化行业2013年形势展望指出,2013年工信部将推动化工新材料发展,制订并发布《关于促进碳纤维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氟化工产业政策》以及支持膜材料发展的相关政策。

图表1:《关于促进碳纤维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解读
发展目标到2015年,初步建立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体系,碳纤维应用市场初具规模;到2020年,我国碳纤维整体创新和产业化发展能力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发展任务

1、加快技术进步,提升产业化发展水平。(1)提升科技创新能力;(2)加强企业技术改造;进一步深化军民融合;(3)进一步深化军民融合。

2、优化产业结构,规范碳纤维行业发展。(1)制定行业准入标准;(2)提高产业集中度;(3)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3、建立标准体系,开拓和培育下游应用产业。(1)建立标准体系;(2)开拓和培育下游应用;(3)落实知识产权战略。

4、注重平台建设,加强人才培养。(1)注重公共服务平台建设;(2)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2、《"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解读

2012年7月,国务院以国发印发《"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规划中指出发展新材料产业。加快发展高性能纤维并提高规模化制备水平,重点围绕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及其配套原丝开展技术提升,着力实现千吨级装备稳定运转,积极开展高强、高模等系列碳纤维以及芳纶开发和产业化。

2010年10月,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提到发展新材料产业。提升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发展水平。

碳纤维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我国碳纤维行业经过长期自主研发,打破了国外技术装备封锁,碳纤维产业化取得初步成果。但目前全行业存在关键技术落后、下游应用开发滞后、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市场竞争力较弱等突出问题。

在企业培育方面,2000年,我国只有山东、吉林等地有极少数企业涉足碳纤维产品,年生产线规模仅为几十吨,而且产品水平落后。2005年后,随着国家出台相关扶持政策,碳纤维产业驶上发展快车道。目前,目前,我国已经培育出山东威海拓展碳纤维有限公司、江苏恒神碳纤维有限公司、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

在产品生产方面,目前国内只能稳定生产T300规格的产品,T700、T800等高规格产品刚刚突破制备关键技术,部分碳纤维生产企业还在进行工程化技术研究。而日本企业能够生产包括T700、T800、T1000、T1100在内的系列产品。日本仅东丽一家公司的产能就接近2万吨,抵得上我国全部30多家企业的产能。

具体内容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碳纤维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国际碳纤维行业知名企业

日本东丽工业株式会社

日本东邦人造丝公司

日本三菱丽阳株式会社

美国卓尔泰克公司

台湾塑料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德国西格里碳素集团

美国赫克塞尔公司

美国氰特公司

中国碳纤维行业领先企业

威海拓展纤维有限公司

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

中钢集团江城碳纤维有限公司

兰州蓝星纤维有限公司

中油吉化碳纤维厂

河南永煤碳纤维有限公司

四川省新万兴碳纤维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大连兴科碳纤维有限公司

吉林碳谷碳纤维有限公司

中国碳纤维行业五力模型分析

碳纤维行业上游议价能力分析

从以下分析整体来看,我国碳纤维企业对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较弱。

图表2:我国碳纤维行业对上游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分析
供应产品类型分析议价能力强弱
对上游沥青行业、粘胶行业的议价能力从供需来看,我国沥青行业和粘胶纤维行业均供大于求。沥青行业和粘胶行业供应状况较为稳定,供应量充足,需求量增长较为缓慢。碳纤维行业对下游沥青行业和粘胶纤维行业的议价能力较强
 从集中度来看,近年来沥青行业和粘胶行业的集中度较低,但提高速度较快。集中度正逐渐提高,这也意味着碳纤维行业对这两个行业的议价能力正在减弱
对上游丙烯腈行业的议价能力从丙烯腈行业的供给情况来看,我国丙烯腈行业供应量非常有限。我国存在着一些扩大丙烯产能的在建项目,然而这些项目最快在2013年投产,并且国内尚无该工艺的成功运行案例,且从投产到商业化运作仍需要时间检验;同时国内丙烷也是稀缺资源(产量仅为丙烯的一半),需要从他国进口,所以乙烯也存在着原料供应问题。短期内,我国丙烯腈市场供不应求的状态仍将持续,我国碳纤维行业对丙烯腈行业的议价能力持续较弱
 从丙烯腈行业的需求情况来看,丙烯腈下游的腈纶行业和ABS行业对丙烯腈的需求持续增大。由于国内腈纶方面对丙烯腈的需求可能保持稳定(至今无扩能计划),同时来自ABS的需求将保持增长,必须会挤压丙烯腈对我国碳纤维行业的供应。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碳纤维行业下游议价能力分析

总体来看,我国碳纤维行业对下游行业的议价能力较强。

图表3:我国碳纤维行业对下游客户议价能力分析
分类分析议价能力强弱
从供需来看相对国际领先企业而言,我国碳纤维行业仍处于初级阶段,国内产量很小,自给率非常低;而下游行业对碳纤维的需求总体呈上升趋势,供不应求的状况仍将持续。对消费者的议价能力较强
从集中度来看我国的三个碳纤维产业基地目前正处于进一步建设中,随着各大产业基地的陆续成型,碳纤维行业的区位集中度有望提高。对消费者的议价能力逐步增强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碳纤维行业替代品威胁分析

综合来看,我国碳纤维行业替代品的威胁较小。

图表4:我国碳纤维行业替代品威胁分析
替代品类型分析威胁性强弱
非碳纤维行业的材料碳纤维作为国家规划的新材料具有很多传统材料无法替代的特性,例如在航空航天领域所展示出的耐热、质轻特性;在能源领域展现的耐腐特性;在体育用品领域展示的耐磨、质轻特性等,都是传统材料所无法比拟的。不存在可以较好替代碳纤维的产品
碳纤维行业内的材料我国碳纤维行业技术受到国际主要国家封锁,始终处于较为初级的水平,产品更新替代较慢。行业内产品的替代关系不明显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碳纤维行业新进入者威胁分析

总体而言,碳纤维行业的高技术壁垒把潜在企业拒之门外,行业面临的新进入者威胁较小。但同时要注意的是,国外技术领先的同行企业未来几年进入中国市场的可能性较大。

图表5:我国碳纤维行业潜在进入者威胁分析
威胁来源分析结论
国外企业虽然国际领先企业对中国市场的技术封锁非常严,但由于中国碳纤维行业的技术水平与国外水平差距非常明显,国外大型企业即便是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产品在中国市场仍然拥有着较大的竞争优势:在国际领先企业纷纷扩大产能的情况下,不排除这些企业会将技术含量相对较低产品在中国加大销售量的可能。国外企业的潜在进入可能性较大,对我国现有碳纤维企业威胁程度较大
国内企业碳纤维行业属于高科技行业,国外企业长期以来不但对高性能特种原丝制备技术高度保密、不肯转让,也不出售高性能特种原丝产品,中国企业想依靠国外技术进入国内市场的可能性不大。而国内企业想通过自主研发进入到碳纤维行业,则很难跨越技术壁垒。进入壁垒较高,国内企业进入可能性较小,对国内现有的企业威胁程度较小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碳纤维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我国碳纤维行业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竞争激烈程度较低。

图表6:我国碳纤维行业现有企业的竞争分析
指标表现结论
竞争者数量2012年,我国共有碳纤维生产企业30多家竞争者数量较少
企业集中度相对而言,吉林神舟碳纤维公司、山东天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嘉兴中宝碳纤维有限公司、保定天鹅化纤集团、大连兴科碳纤维有限公司、山西恒天纺织新纤维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虽然和国外企业相比有很大差距,但和国内企业相比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同时,以上企业在碳纤维行业中的市场份额也相对较高集中度高
竞争层次碳纤维生产企业大部分属于低水平重复建设,国内企业目前的重心并非是竞争,而是集中在枝术和产品突破上竞争层次较低
区域竞争我国碳纤维行业是以吉林为核心,吉林碳纤维产业基地被称为"中国碳谷",也是中国唯一的一个国家级碳纤维产业基地区域竞争较弱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碳纤维行业竞争状况总结

运用波特的"五力"模型,对碳纤维行业的竞争环境分析中,可以看到碳纤维行业竞争激烈程度较弱。根据以上分析,对各方面的竞争情况进行量化,5代表最大,0代表最小,碳纤维行业的竞争情况如下图所示。

图表7:我国碳纤维行业五力分析结论

 我国碳纤维行业五力分析结论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文章评价COMMENT

还可以输入2000个字

评论载入中...

研究员周关注榜

 
 
A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下载二维码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