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行业
炭黑是碳元素的一种存在形式,基本粒子尺寸在10nm-100nm之间,是人类最早开发、应用和目前产量最大的纳米材料,在国际化学品领域被列入二十五种基本化工产品及精细化工产品之一。炭黑工业对于促进汽车工业的发展和改善居民生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词条目录
- 1.1 炭黑行业定义
- 1.2 炭黑行业主要产品分类
- 2.1 炭黑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 2.2 炭黑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 7.1 炭黑行业上游议价能力
- 7.2 炭黑行业下游议价能力
- 7.3 炭黑行业新进入者威胁
- 7.4 炭黑行业替代品威胁
- 7.5 炭黑行业内部竞争
炭黑行业定义与分类
炭黑行业定义
炭黑是碳元素的一种存在形式,基本粒子尺寸在10nm-100nm之间,是人类最早开发、应用和目前产量最大的纳米材料,在国际化学品领域被列入二十五种基本化工产品及精细化工产品之一。炭黑工业对于促进汽车工业的发展和改善居民生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炭黑行业主要产品分类
目前,ASTMD1765《橡胶用炭黑分类命名系统》作为炭黑品种划分的依据,已被各国普遍认可并广泛采用。ASTM标准按照炭黑粒径从小到大的顺序,将其划分成N100-N900共9个系列。每一系列又按照炭黑粒径的分子结构差异划分为多个品种。比如N200系列的主要品种包括N220、N234等,N300系列的主要品种包括N326、N375、N339等。
炭黑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炭黑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炭黑属于化工类产品,受国家工信部监管。由于其广泛被应用于橡胶工业,因此成立了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炭黑分会,协会为炭黑企业提供行业的相关资讯服务。
随着炭黑产能的扩张,虽然部分小型落后炭黑产能不断被淘汰,但总体而言,炭黑产能仍呈上升趋势,行业整体竞争格局将继续加剧。行业未来的布局规划是加强行业集中度的提升,使综合实力较强的大型企业数量增加,并改变行业产能过剩的局面,使其与市场需求保持较好的衔接,并开发炭黑的其他应用领域市场。
橡胶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导纲要》提倡生产节能轮胎。其中,炭黑行业将以淘汰落后产能为手段,培育5-7个规模在50万吨左右、可与跨国炭黑公司抗衡的炭黑集团。2012年后我国轮胎出口欧洲,必须是绿色轮胎,绿色轮胎补强剂必须使用白炭黑代替炭黑。
炭黑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1、炭黑行业专利申请数分析
2004-2012年,专利申请数量整体呈现增长的趋势,其中,2012年专利申请数量为243项,为近年来最大值。2013年专利申请量下降为214项;2014年,截至5月9日,专利申请量为13项。
2、专利公开数量变化情况
我国炭黑行业技术公开数量变化来看,2004-2013年整体呈现增长的趋势,其中,2013年专利公开数量为263项,为近年来最大值。2014年,截至5月9日,专利公开量为132项。
具体来看,截至2014年5月9日,炭黑行业专利大部分为发明专利,其中发明型专利占比为69.9%;其次是新型专利,占比为29.8%。
2、炭黑行业专利申请人分析
从我国炭黑行业专利技术申请人构成来看,卡伯特公司申请的专利最多,达到36项;无锡恒诚硅业有限公司排名第二,其专利数为22项。
3、炭黑行业热门专利技术分析
从我国炭黑行业专利技术申请分布来看,C09C专利最多,为225项;其次是C08K,专利数为189项。
炭黑行业产业链分析
炭黑的上游产业主要是原材料产业,炭黑主要原料可以分为煤焦油、蒽油和乙烯焦油,这3类原料可互相替代。
炭黑是橡胶工业第二大原料,约91%的炭黑产品应用于橡胶工业,其中炭黑约67%用于轮胎,24%用于其他橡胶制品,因此炭黑的主要下游市场就是橡胶工业。
图表:炭黑产业链情况
炭黑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若按全球各地区统计的话,亚太地区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60%左右;北美占约14%;俄罗斯和东欧诸国占约9%;西欧7国占约7%;中南美占约6%;非洲和中近东占约4%。
世界10大炭黑生产国排序如下:中国、美国、俄罗斯、印度、日本、韩国、巴西、泰国、德国和意大利。
图表:全球炭黑产量区域结构图(单位:%)
行业财务指标、经济指标、效益指标等更多内容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炭黑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国际炭黑行业知名企业
理查森炭黑公司
三菱化学公司
日本东海炭素株式会社
德固萨(degussa)化学有限公司
卡博特公司
中国炭黑行业领先企业
江西黑猫炭黑股份有限公司
龙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通化双龙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卡博特化工(天津)有限公司
苏州宝化炭黑有限公司
山东华东橡胶有限公司
大石桥市辽滨碳黑厂经营情况分
金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曲靖众一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耐斯特炭黑有限公司
中国炭黑行业五力竞争模型分析
炭黑行业上游议价能力
供方主要通过其提高投入要素价格与降低单位价值质量的能力,来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盈利能力与产品竞争力。供方力量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所提供给买主的是什么投入要素,当供方所提供的投入要素其价值构成了买主产品总成本的较大比例、对买主产品生产过程非常重要、或者严重影响买主产品的质量时,供方对于买主的潜在讨价还价力量就大大增强。
炭黑生产成本中约80%是原料成本,15%是燃料成本,另外5%是人工等其他成本。因此原料市场波动对炭黑的盈利能力产能很大影响。而我国炭黑的原料约90%都来自煤焦油,因此煤焦油市场对炭黑行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上游议价能力较强。
近几年,受供应量限制和市场需求量攀升的影响,炭黑原料油——煤焦油销售价格持续高位运行,炭黑产品销售价格因供应量过剩而受市场打压,低位运行,企业盈利能力不足,新产品科技研发积极性不高,进展缓慢。
炭黑行业下游议价能力
下游议价主要通过其压价与要求提供较高的产品或服务质量的能力,来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盈利能力。决定议价能力的因素主要有:(1)下游的总数较少,而每个购买者的购买量较大,占了卖方销售量的很大比例;(2)下游所购买的基本上是一种标准化产品,同时向多个卖主购买产品在经济上也完全可行;(3)下游有能力实现后向一体化,而卖主不可能前向一体化。
炭黑是橡胶工业第二大原料,约91%的炭黑产品应用于橡胶工业,其中炭黑约67%用于汽车轮胎,24%用于其他橡胶制品。另外,汽车市场的产销又决定了橡胶市场的发展。因此,我国炭黑市场的需求取决于橡胶行业景气度,最终受到汽车产销量的影响。而从2009年开始,我国汽车产销量已经连续五年位居世界第一。2013年,我国汽车保有量突破1.37亿辆。因此,对于炭黑行业而言,下游的议价能力较强。
炭黑行业新进入者威胁
一方面,我国炭黑工业和产能利用率一般处于70%左右,最近几年产能利用率有所提升,接近80%。若以上年底的产能为基准计算的话,国内炭黑产能利用率处于76%-83%之间,产能利用相对不够;另一方面,我国炭黑行业的整体盈利较低,进入2013年以后,行业实现利润持续下滑,出现了全行业亏损的局面。对于具有追逐利润特性的资本而言,炭黑行业的吸引力较弱。因此整个行业的新进入者的威胁较小。
炭黑行业替代品威胁
炭黑广泛应用于橡胶、塑料、油漆油墨、涂料、印染等方面。按用途不同,通常分为色素用炭黑、橡胶用炭黑、导电碳黑和专用碳黑。
近年来,轮胎制造厂商为增强其产品的环保竞争力,纷纷改善轮胎的滚动阻力,进而降低车辆的燃油消耗。鉴于炭黑填料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温室气体,为此,很多制造商也在尝试使用诸如木质素、稻壳、玉米淀粉等可再生原材料。木质素是地球上第二种最丰富的可再生碳源,仅次于纤维素。这种可再生材料已得到确认的几种前景可期的应用产品包括:树脂、胶黏剂、粘合剂、填料、聚合物改性剂等。
不过,提取具有适于这类特种化学品的特性的木质素尚存在一些技术难题,因为木质素的结构非常复杂,且会因生物质来源及采用的隔离技术而有所不同。木质素的潜在用途之一是在轮胎中代替炭黑,作为橡胶的补强填料以及硫化剂。就此而言,木质素似乎是一种未来很有前途的原料,但进军木质素市场的企业也面临来自其它绿色替代品的竞争。
此外,意大利倍耐力轮胎公司的工程师发现,碾米剩下的稻壳含有少量二氧化硅粒子,称之为“植物硅酸体”,它的粒子大小适合添加到轮胎中,控制其滞后十分理想,该公司已用这种填料生产出所谓的“绿色轮胎”,投放市场。另一方面,美国固特异轮胎公司和意大利诺瓦蒙特公司已开发出一种用玉米淀粉制成的生物填料,也用来作为部分白炭黑和炭黑的替代品。
从目前的技术发展水平来看,炭黑行业的替代品威胁较小。
炭黑行业内部竞争
目前,我国炭黑行业平均开工率为70%左右,其中中小型企业开工严重不足,而大型企业由于规模和技术等优势,产能利用率较高。目前我国炭黑产能过剩问题较严重,行业开工率不足,炭黑价格也处于较低水平。
我国炭黑产能排行榜上的前5家生产企业,其合计产能占国内炭黑总产能的30%左右;排行榜前10家企业,合计产能也不到国内总产能的一半。而日本炭黑产能排名前5家的企业合计产能为日本总产能的89%。美国炭黑厂能前5家企业的产能则占美国总产能的98%。中国炭黑业产能集中度远远低于成熟市场,市场结构属于垄断竞争阶段。
近几年,行业集中度呈现不断上升的发展趋势。从全球范围看,卡博特、德固赛和哥伦比亚3家公司占全球产能的50%左右。从我国的情况看,炭黑行业前十大公司的市场份额也在不断提升,行业龙头企业的规模优势逐渐显现。随着环保标准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上升,小型炭黑企业将逐渐退出市场,未来行业龙头仍有扩大市场份额的空间。
作为轮胎行业的重要原材料,目前国内炭黑产量的70%用于轮胎生产,下游行业的需求旺盛,带动了炭黑行业的快速发展。在产能扩增的同时,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开始逐步加剧,这又为中小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压力。
在这种背景下,国内炭黑企业非常有必要进行行业整合,以加强行业集中度,减少产品同质化现象,消减低水平产能,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谁若能在这方面走在前面,谁就有可能成为未来市场竞争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