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机制造
电动机是指交流或直流电动机及零件。它是利用通电线圈(也就是定子绕组)产生旋转磁场并作用于转子鼠笼式式闭合铝框形成磁电动力旋转扭矩。
- 词条目录
- 1.1 电动机制造行业定义
- 1.2 电动机制造行业主要产品分类
- 2.1 电动机制造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 2.2 电动机制造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电动机制造行业定义与分类
电动机制造行业定义
电动机是指交流或直流电动机及零件。它是利用通电线圈(也就是定子绕组)产生旋转磁场并作用于转子鼠笼式式闭合铝框形成磁电动力旋转扭矩。
根据国标《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中国把电动机制造归入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国统局代码C38)中的电机制造(C381),其统计4级码为C3812。
大类 | 中类 | 小类 |
C3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 C381:电机制造 | 3811:发电机及发电机组制造 3812:电动机制造 3819:微电机及其他电机制造 |
电动机制造行业主要产品分类
从行业的产品分类来看,电动机产品主要包括:
类别 | 小类 |
电动机 | 交直流两用电动机 通用直流电动机:电磁式直流电动机、永磁式直流电动机等 专用直流电动机:轧机用直流电动机、机床用直流电动机、电梯用直流电动机等 中频电机 小功率电机:交流异步或同步小功率电动机、小功率直流电动机、小功率交流换向器电动机、小功率直线电动机等 特殊电机:旋转变流机、电动变流机、分马力电机、盘式电机等 电动机零件 |
电动机制造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电动机制造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与电动机相关的政策法规,这些政策法规的出台,必将对电动机制造行业产生一定的影响。
项目 | 相关政策法规 |
电动机节能 | 《“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关于印发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高效电机推广实施细则的通知》、《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一系列政策的出台都说明电能消耗在电动机使用中的重要地位。在当今能源紧缺之际对与电动机节能设计和使用促进了其日后在高效能社会发展趋势下的生存能力的提高。 |
高效电机财政补贴 | 《关于印发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高效电机推广实施细则的通知》,将高效电机纳入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实施范围,采取财政补贴方式进行推广。 |
行业新标准 | 《小功率电动机的安全要求》、《小功率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
出口退税上调 | 2009年1月1日,国家将部分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机电产品出口退税率上调至14%。此次出口退税率调整主要涉及553种机电产品。涉及电动机制造行业的产品主要有电动机定子(用于真空中频率600-2000Hz、功率50-1000VA条件下)和其他电动机、发电机(组)零件。 |
电动机能效标准 | 三相感应电动机能效限定值标准(MEPS)、三相感应电动机效率等级标淮或协议、美国电动机能效标准、欧盟环保法规 |
此外,与电动机制造相关的行业的“十二五”规划也将对电动机制造行业的发展产生影响。
规划 | 与电动机制造业相关内容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 《纲要》中指出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调整优化原材料工业,改造提升消费品工业,促进制造业由大变强。完善依托国家重点工程发展重大技术装备政策,提高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元器件研发和系统集成水平。这将促进电动机行业的技术改造,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以及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
《“十二五”机械工业发展总体规划》 | “十二五”期间,机械工业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由2009年的0.425吨标煤下降到2015年的0.31吨标煤左右,年均下降5.9%。大力发展节能机电设备,量大面广的通用机电产品设计效率大幅提升,如中小电机达到95%,风机达到92%-95%,泵达到87%-92%,气体压缩机达到85%-90%。 |
《中国家用电器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 自主研发出先进性的变频技术,重点领域包括变频驱动技术、变频压缩机、直流无刷电机、整机变频智能控制关键技术等,加强对新型变频技术的跟踪和研究。 开展新材料和材料替代技术的应用研究,实现科学用材、系统优化、提高产品性能和档次,包括家用电器小功率电机专用电工钢、细管径热交换器、铜替代技术、新型保温材料。开展材料的健康安全研究,保证使用在家电产品中的材料符合国家健康安全标准。 |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 重点领域包括:能源、水和矿产资源、环境、农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人口与健康、城镇化与城市发展、公共安全、国防,能源问题被列在重点领域的第一位。能源领域的优先主题为:工业节能、煤的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液化及多联产、复杂地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低成本规模化开发利用,超大规模输配电和电网安全保障。超大规模电网的建设和煤能源的清洁化,高能源化的政策的出台,无论是在能源问题,还是在大型机械产品的生产和制造上对于电动机制造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电动机制造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1)专利申请数量变化情况
从我国电动机制造专利技术总体申请量变化趋势来看,1990年之前,专利数量在100个左右,是该技术的起步阶段;1991年开始,电动机制造技术步入成长期,每年新申请的专利技术数量呈上升趋势,2009年突破1000个,2011年达到1514个。截至2013年3月,我国电动机制造专利申请数量为7个。
(2)专利公开数量变化情况
从我国电动机制造专利技术总体公开量变化趋势来看,1985-1987年公开数量均在100个以下,1988年开始大幅提高,此后呈上升趋势,2012年公开了1691个,截至2013年3月公开数量达到728个。
从专利类型来看,电动机制造行业发明专利最多,占50.09%;外观专利最少,占比为9.80%。
从我国电动机制造专利技术申请人构成来看,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达到391个;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发那科株式会社、LG电子株式会社分别排名第二至第五位,其专利技术均在100个以上。
申请人 | 专利数量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391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229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126 |
发那科株式会社 | 111 |
LG电子株式会社 | 104 |
马渊马达株式会社 | 96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95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93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88 |
株式会社三协精机制作所 | 86 |
申请人 | 专利所属国家 | 专利件数 | 占本专题专利百分比 | 活动年期 | 发明人数 | 平均专利年龄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CN[391] | 391 | 27.55% | 21 | 452 | 8.22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CN[229] | 229 | 16.14% | 24 | 345 | 9.01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CN[126] | 126 | 8.88% | 27 | 293 | 9.36 |
发那科株式会社 | CN[111] | 111 | 7.82% | 10 | 92 | 4.59 |
LG电子株式会社 | CN[104] | 104 | 7.33% | 14 | 120 | 9.77 |
马渊马达株式会社 | CN[96] | 96 | 6.77% | 25 | 135 | 17.47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CN[95] | 95 | 6.69% | 11 | 151 | 5.91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CN[93] | 93 | 6.55% | 17 | 94 | 7.58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CN[88] | 88 | 6.20% | 8 | 56 | 4.01 |
株式会社三协精机制作所 | CN[86] | 86 | 6.06% | 14 | 83 | 13.23 |
从我国电动机制造专利技术申请分布来看,H02K分布量最多,拥有4705个专利技术;其次是H02P、H02H、13-01,分别有1774个、665个和443个,其他领域专利技术均低于200个。
专利类型 | 数量 | |
H02K | 电机 | 4705 |
H02P | 电动机、发电机或机电变换器的控制或调节;控制变压器、电抗器或扼流圈 | 1774 |
H02H | 紧急保护电路装置 | 665 |
13-01 | / | 443 |
H01H | 电开关;继电器;选择器;紧急保护装置 | 169 |
H02M | 用于交流和交流之间、交流和直流之间、或直流和直流之间的转换以及用于与电源或类似的供电系统一起使用的设备;直流或交流输入功率至浪涌输出功率的转换;以及它们的控制或调节 | 164 |
G01R | 测量电变量;测量磁变量 | 161 |
H01R | 导电连接;一组相互绝缘的电连接元件的结构组合;连接装置;集电器 | 151 |
B60K | 车辆动力装置或传动装置的布置或安装;两个以上不同的原动机的布置或安装;辅助驱动装置;车辆用仪表或仪表板;与车辆动力装置的冷却、进气、排气或燃料供给结合的布置 | 148 |
H02J | 供电或配电的电路装置或系统;电能存储系统 | 138 |
电动机制造行业产业链
电动机的上游原材料主要包括硅钢、电解铜和铝材料,原材料的价格、供应量和技术革新等均会对电动机行业造成影响。
电动机下游应用领域主要有汽车、船舶、发电设备、石油开采设备、家电等。下游应用领域对电动机制造行业的影响主要在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方面。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电动机制造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中国电动机行业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近10年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令世人瞩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电动机制造行业规模以上企业777家,实现销售收入1581.84亿元,同比减少7.53%;实现利润总额84.53亿元。
指标 | 2011年 | 2012年 | 同比增长(%) |
企业个数(家) | 765 | 777 | 1.57 |
从业人员(人) | 226634 | 204747 | -9.66 |
资产总计(万元) | 14057622 | 12869343 | -8.45 |
负债合计(万元) | 8481852 | 7674699 | -9.52 |
销售收入(万元) | 17106683 | 15818433 | -7.53 |
利润总额(万元) | 951925.1 | 845335.9 | -11.2 |
产品销售利润(万元) | 2017864 | 1939562 | -3.88 |
工业总产值(万元) | 17241041 | 15599961 | -9.52 |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行业财务指标、经济指标、效益指标等更多内容,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电动机制造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
国际电动机制造行业知名企业
日本松下公司
美国艾默生电机公司
瑞士ABB公司
日本富士电机集团
法国科孚德机电公司
美国AMETEK机电集团
中国电动机制造行业领先企业
卧龙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江西特种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电气集团上海电机厂有限公司
衡水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华力电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哈尔滨泰富电机有限公司
无锡华达电机有限公司
莱州通商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金龙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沈阳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电动机制造行业五力竞争模型分析
供应商议价能力分析
综合来看,电动机上游原材料行业的议价能力较弱。
指标 | 表现 | 结论 |
产能 | 近年来,电动机的主要原材料硅钢、电解铜等的产能都严重过剩,且还有项目在不断上马。原材料供过于求的矛盾突出。 | 产能过剩,议价能力较弱 |
产品独特性 | 总体来看,原材料产品的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甚至是有技术含量较高的硅钢,也因为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钢厂“一窝蜂式”的投产而导致同质化竞争严重。 | 同质化导致其议价能力较弱 |
购买商议价能力分析
电动机的下游行业包括汽车、船舶、办公自动化、家用电器等行业,总体来看,近年来电动机制造行业的下游行业大部分呈现出增速放缓的趋势,且部分行业集中度较高,因此,电动机行业对下游的议价能力相对较弱。
下游行业 | 相关因素分析 | 电动机制造行业对该行业的议价能力 |
汽车 | 近几年汽车产销规模增加,但增速明显放缓,对于电动机需求增速放缓;汽车行业集中度相对较高。 | 较弱 |
船舶 | 在全球经济的影响下,国内造船行业三大指标也全线下挫,在短期内,船舶行业对电动机需求的提升有限。 | 较弱 |
办公自动化 | 办公自动化行业需求受国家宏观经济影响较大,需求呈下降趋势,行业呈供过于求走势;办公自动化行业集中度较高。 | 较弱 |
金属加工机械 | 总的来看,金属加工机械产量增速有所放缓,对电动机需求增速也呈下降趋势。 | 较弱 |
家用电器 | 家用电器行业对电动机的需求增长有所放缓;家用电器行业集中度较高。 | 较弱 |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行业替代品威胁分析
我国电动机行业替代品威胁较大。主要原因如下:
非同类产品的替代威胁较大
在市场上,电动机的主要替代品是内燃机。当前,中国内燃机行业虽涌现了一批产量规模大、产品水平高、质量好、技术装备先进的企业,且企业纷纷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中心,以支撑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节能减排持续发展为重点,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电动机制造行业具有一定的威胁。
同类产品的替代威胁较大
虽然我国电动机制造行业专用型产品更少,大多是通用型产品,且产品之间的差异性较小,导致通用型产品间的相互替代性较大,从而同类产品的替代威胁较大。
行业潜在进入者分析
我国电动机制造行业新进入者的威胁较小,主要原因如下:
◆ 行业盈利能力较弱
从行业整体盈利状况来看,2006-2012年,我国电动机制造行业的销售利润率均不足13%,行业盈利能力较弱,对新进入者的吸引力较小。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 行业进入壁垒较高
从行业进入壁垒来看,我国电动机行业存在较高的认证壁垒。2001年12月3日对外发布了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从2002年5月1日起,国家认监委开始受理第一批列入强制性产品目录的19大类132种产品的认证申请。其中小功率电动机被纳入第一批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特别是使用安全电压以上的电源供电的电机产品必须获得销售国安全认证方可在该国销售。
行业现有企业竞争分析
我国电动机制造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较高。主要原因如下:
◆ 行业内企业数量较多
从行业企业数量来看,2006-2012年,我国电动机制造行业的企业数量较多,且企业数量的增长趋势明显,2006年为741家,2010年达到1192家;2011年,企业数量大幅减少,主要是国家统计局调整了统计口径所,2012所年企业数量又有所增加。行业内企业数量多,竞争也比较激烈。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 行业内产品同质化严重
从产品同质化方面来看,我国电动机制造行业产品技术含量相对较低,且产品多是通用型,专用型产品较少,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由于各产品间差异性较小,导致产品间的竞争较为激烈。
竞争情况总结
根据以上分析,对各方面的竞争情况进行量化,1代表最大,0代表最小,电动机行业的竞争情况如下图所示。
参考资料
- 1. 中国电动机制造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前瞻网